奥运是四年一度最大规模的运动赛事之一。虽然大家都很爱喊「政治归政治,运动归运动」但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政治跟运动是不可能分开的。1968年美国国内黑人民权运动正是高峰期,美国两位在奥运夺牌的田径运动员 Tommie Smith 与 John Carlos演奏美国国歌时握拳举手表达对国内黑人运动的致意与抗议,儘管留下经典一幕却也造成当时舆论譁然。距离那一天过去半个世纪后,南非历史学家Khaya Dlanga在推特上分享了那张照片中,较不为人知的白人选手Peter Norman后来另人不胜唏嘘的境遇。
原汁原味的内容在这里美国对两名200公尺田竞选手Tommie Smith 与 John Carlos 分别以第一名与第三名的成绩完赛,夺得银牌的是澳洲选手Peter Norman。在赛后颁奖演奏国歌的途中,两名美国选手分别高举握拳的手,这是代表「黑人权利」的手势,这一幕也被视为现代奥运有始以来最具政治意义的瞬间之一。
Tommie Smith 与 John Carlos虽然立刻被潜送回国,但后来他们在美国被视为英雄,但是这张照片里唯一没有举手的澳洲运动员Peter Norman,在不知情的人眼中他是没有参与抗议的懦夫,在知情者心中他是个背叛白澳政策的叛徒,最后再也没能回到奥运赛场上,2006年抑郁而终,享寿64岁。
「我们许多人都知道Tommie Smith与John Carlos的照片,但是很少人知道那个白人Peter Norman的勇气与悲剧。」
「他在1968年的墨西哥市奥运拿到银牌」
「Peter Norman是澳洲人,他在奥运的表现之优秀,到今天他的那场比赛创下的成绩仍然是澳洲纪录」
「他并没有举起他的拳头,但是他带了奥运的平权与正义徽章,用他的方式表示了团结」
「因为他跟Smith还有Carlos站在一起,澳洲不准他继续参加奥运」
「在澳洲,他被视为一个局外人,他找不到工作,最后在学校当体操老师」
「但他仍然在自己的国家继续对抗不平等,替原住民发声,同时还在肉品店兼职」
「John Carlos曾经说过:如果我们是被痛击,Peter就是一个人对抗整个国家,并独自承受苦果」
「他本来可以避免这些痛苦,因为他曾被邀请发表谴责Smith跟Carlos的言论,换取他不再被排斥」
「他本可以成为2000年雪梨奥运的筹备委员之一,但他拒绝了。」
「因此他也不能作为澳洲代表队的一员,参加2000年雪梨奥运的游行」
「他于2006年过世,身后没有留下多少东西,Smith 跟Carlos作为抬棺人参加了他的葬礼」
「终于,在2012年,他过世6年后,澳洲省议会决定对Peter Norman致歉」
「有些英雄永远得不到承认,但他需要的并不是承认,他只是为了他认为正确的事情挺身而出。」
「Smith与Carlos抬棺的照片」
在葬礼那一天,Peter Norman的姪子,与当年的两个当事人重现当年那一幕
今天,在 Tommie Smith 与 John Carlos的母校,美国的 San Jose 州立大学里重建了那天的颁奖台,但是Peter Norman的位置在他本人的要求下留下空位,好让其他人可以站在那个位置表达自己的支持。不过Peter Norman出席了雕像的揭幕典礼。